“与少年迅哥儿的时空对话”夏夜专场连办八期

写作文用AI是偷懒吗?
和“AI迅哥儿”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
“大家好!我是迅哥儿。要不要跟我去百草园看看?”这个暑假,每周六晚,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与复旦学子创业团队共同研发的“AI迅哥儿”都在纪念馆大堂等待小读者。连续举办八期的“与少年迅哥儿的时空对话”夏夜专场活动,让鲁迅的童年从课本走向现实。
写作文时用AI,是在“抄”AI,还是和它一起“合作”?如何引导孩子们与AI正确互动,做到“用AI更聪明,而不是更偷懒”?项目团队表示,“AI迅哥儿”不是代替孩子们写作文,而是陪他们学会“怎么想”,希望通过沉浸式体验,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感受到AI能生成文字,但无法替代用眼睛发现世界的敏锐;AI能优化表达,但无法复刻用心灵感受生活的温度。
活动设置四大特色体验区,以第一人称生动还原鲁迅童年场景的“AI迅哥儿”会讲述百草园里油蛉低唱、蟋蟀弹琴的自然趣事,会分享三味书屋读书时的小插曲,被问起写作难题,他耐心引导:“试试用爬、跳这样的动词,让文字里的小动物动起来。”在AI视频剧场,2分钟动态短片生动还原鲁迅童年场景——在三味书屋偷画《山海经》的慌张、在百草园追猹的雀跃……在智慧对话墙前,可以向“AI迅哥儿”提问:“《山海经》里的怪物真的存在吗?你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?”最受欢迎的心语成章写作区,支持语音输入,AI辅助梳理思路、优化表达,帮助孩子们完成“我和迅哥儿的一天”“我心目中的学堂”等主题写作,打印在印有“迅哥儿”插画的主题作文纸上,还附有“迅哥儿”的个性化点评。
“与少年迅哥儿的时空对话”夏夜专场每期开放200个免费名额,以少年鲁迅的童年图谱为线索设置递进式主题,从自然观察到友情刻画,从抒情表达到神话想象,每期活动聚焦一个写作核心能力。首期活动中,孩子们在百草园场景里观察菜畦的鲜绿、桑葚的紫红,在AI引导下记录“油蛉低唱、蟋蟀弹琴”的自然细节;第二期活动复刻三味书屋的沉浸式场景,孩子们围绕校园生活主题写作,在“AI迅哥儿”的提示下掌握时间顺序和记叙文六要素。第三期活动“闰土·夏夜里的童年伙伴”引导孩子们用“肖像+动作”的方式刻画朋友,后续还将举办“长妈妈·递来星海的人”“《山海经·奇兽绘卷》”等多个主题。
(来源:解放日报 记者 施晨露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